按理来说,特斯拉 Model Y 这种处处彰显性能的 " 轿跑 SUV",就应该拉到一些没人没车的地方狠狠地 " 狂飙 " 一把。
(资料图)
我就不一样了,第一想法就是拉上家里人出去旅游,在家人面前好好秀上一把。他们平时只在网上刷到关于特斯拉的新闻,却从未亲身体验过特斯拉以及其它品牌的电动车,而且在店里试驾无非就是小开两圈,根本没办法判断车子好不好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父亲是有着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开过大货车,后来一直开燃油车,坚持不肯换电车。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这段时间,我拿到了五天特斯拉 Model Y 体验卡后,决定带上家里人出远门,在长途旅行场景中真实体验一下这款车,看看它能否让坚持看好燃油车的长辈们动容。
一款车到底体验如何?我们更应该多听听真实车主特别是普通用户的声音,而发烧友、科技圈人士以及车评人等 " 尖峰人群 " 在全球数亿车主中,只能属于小众人群。
30 余年的驾车经验,在新能源车面前犹如一张白纸,尤其是特斯拉。
说起我父亲的驾车经验,算不上传奇,但也不普通。早些年他做过很多辛苦的工作,包括开货车跑运输。多年以来,他形成了稳重、安全的驾驶习惯,每次坐他的车,都能给我带来一种无比安稳的感觉。
父亲很少换车,最近的一款是多年前买的汉兰达,但他对汽车行业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偶尔上网看视频,通过一些新闻和车评了解行业的变化。
每当和我聊起汽车的智能化时,他总会以嫌弃的眼光看待。" 车企什么功能都做到车机屏幕里,开车的时候想点都点不到,一个空调还要点半天。要是以后每个人开车都看着车机屏幕,调整功能很麻烦,甚至还边开车边看视频玩游戏,这安全还能保证吗?"
这或许也是众多燃油车老司机对电车心存的最大疑问。什么 " 第三空间 "" 出行空间 "" 轮上机器人 " 概念对他们都太遥远了,他们眼里的汽车依然只是一个出行工具,因此更关注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舒适性。新能源厂商为了让汽车 " 看起来 " 更智能,去掉了很多物理按键,并将功能集成到车机屏幕中,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些车就连座椅后排都塞入了屏幕。这些对不爱尝试新事物的传统油车主来说,显得有些花里胡哨。
类似于 " 交互屏幕化 " 的改变,在新能源车上还有许多许多,对燃油车车主来说很多都无所适从。如何打开车门,就是我和家里人第一次接触 Model Y 所要搞清楚的问题 ......
父亲坐进 Model Y 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昨天下车是不是忘记 " 熄火 " 了,我花时间跟他解释了一通——停车后只需要挂上驻车挡,锁车即可离开,这就跟手机关闭屏幕待机差不多道理。
" 那车子岂不是一整晚都在耗电?我觉得这习惯不太好。"
没错,严格来说特斯拉 Model Y 只有类似手机的 " 关机 " 按钮,事实上离车之后一切功能都会停止工作,但如果选择不 " 关机 " 的话,它确实会像手机一样 " 待机 ",一晚上大概会消耗 7% 左右的电量,这已足够我上下班了。" 屏幕在显示什么?车都锁上了屏幕为什么还会亮?" 父亲不断提出疑问。
其实这是特斯拉的 " 哨兵模式 " 被激活了,简单来说就是影像记录,我告诉父亲不在汽车身边的时候,它会自动记录周围的事物。打个比方,如果运气不好有人划到了 Model Y,我就可以借助录像回放报警追责。如果车子在充电,屏幕则会显示充电状态。父亲表示,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会遇到。
特斯拉的中控简洁到了让父亲难以适从的地步,开了这么多年车,头一回见到上手难度那么高的车。物理按键几乎没有,一切都要通过中间的大屏幕解决。在我耐心的引导下,我的父亲勉强学会了用车载地图。比屏幕简单操控更可怕的是让他用屏幕上的全键盘输入,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
这一幕跟当年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的情景几乎重合了 ......特斯拉的空调也很高科技,风向调整全靠屏幕滑动交互。整个手把手教学过程,我父亲很懵逼,差点把脑子给 " 干烧 " 了,更别提驻车时还可以用方向盘玩赛车游戏,一幕幕高科技冲刷着这位传统老司机的观念,以往的操作经验完全用不上。
我准备开车。父亲很快搞清楚了电门、刹车、方向盘在哪里,老司机的经验让他直接抛出问题:" 危险灯开关在哪呢?"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直到看了使用手册之后,才发现原来在我头上 ...... 只能说特斯拉是为数不多需要认真阅读并谨记使用手册的车型了。特斯拉有许多 " 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 " 的创新,这确实提高了用户学习门槛,这跟乔布斯当年提倡的 " 做不需要产品说明书 " 的产品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一切准备好后,我便开着 Model Y 出发了。父亲对操作车机很快失去了兴趣,而母亲则在后座静静躺着睡觉。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新能源车是否放弃了传统老司机这个群体?
如果是传统燃油车,我父亲这样的老司机只需要花少量时间适应物理按键布局,即可实现盲操作快速发车。但在特斯拉面前,这一切完全都被颠覆了,许多物理按键没了,十几英寸的车机屏幕对他们来说可谓是 " 花多眼乱 "。
" 不会用 "、" 好麻烦 " 这一类词语也曾在我的脑海里闪过。虽然我是一个玩过很多数码产品的 " 准科技发烧友 ",但刚拿到 Model Y 时,车机竟然也完全不会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出车前设置好所有东西,尽量避免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车机,担忧的心情,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深度接触特斯拉独自上路时都会有。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那一刻,我也终于搞清楚了一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电车,与传统电车也有着本质区别,尽管它们的外形都是一辆汽车,尽管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电池。
由于是试驾车,我的手机没法和 Model Y 绑定,使得智能化体验这块有些缺失,远程操作成了遗憾。或许父母看到我远程开空调,对智能汽车的看法会有些不同吧。
一路上,父亲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电量还够用吗?需不需要找个服务区停下来充电?你看不到仪表盘,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超速?"
续航焦虑症和罚单焦虑症,司机普遍都有。这也是我体验 Model Y 时,内心诸多疑问的一部分。我本人也是一个有重度 " 续航焦虑 " 的人,出门在外,手机电量每下降 1%,内心恐慌指数都会上涨 100%,驾驶电动车亦是如此。
充电还是继续开?难免让人纠结。每隔一段时间掉 1% 电量带来的焦虑感让我紧张,但特地绕路去找一处合适的充电站又很浪费旅途的时间。
等我习惯 Model Y 的掉电速度后,便对它 "1% 电能跑多久 " 有了大概的认知,焦虑感也就稍微缓解了些。由于第一次乘坐 Model Y 的家人依然有续航焦虑,于是我选择在下高速出口前最后一个服务区 " 喂饱 "Model Y 再出发,此时电量还有 47%。在服务区休息时,我问家里人对 Model Y 的感觉怎么样。他们给出了共同的答案:车里很安静,坐起来比较舒服。
Model Y 某种程度上可被定义为 " 轿跑 SUV",它的后排空间或许约等于一辆紧凑 SUV,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
除车机实在难以适应外,他们对 Model Y 最基础的机械素质表示了认可,高速行驶带来的路噪被大部分过滤,在车里聊天不费嗓,听歌不用开太大声。不过由于我对电门的控制还比较生疏,那种突然加速后又减速的感觉,对于乘员言并不舒适,让他们甚至有一些 " 晕车感 "。
服务器有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首先要用我的手机扫码解开车位锁,并在 2 分钟之内停进去,然后再拔出充电接口接到车上充电。看着很新奇其实步骤很繁琐,如果每一步都要我自己一个人搞定,那就只得委屈一下其它排队的车主了。以前加油站那种专业服务人员恭敬服务的感知,一去不复返。我承认,待在服务区眼巴巴看着 Model Y 充电的那段时间确实难熬。充到 60% 左右的时候,充满仍需要一个多小时,家里人的耐心已被消磨殆尽,我不得不继续出发,到了目的地后再另寻机会充电。当然,便宜确实是便宜,随便充几度电才花了 11 块钱,一次加油三五百元在电动车上不存在,这算是 " 以时间换金钱 " 吗?
(图片来自电车通)服务区等充电时可以用车载娱乐啊!不过家中长辈,没有什么特别想追的剧集,对汽车上的娱乐项目不太 " 感冒 ",车机上的视频播放也就没有用的想法了。而且真要娱乐,手机还是最方便的屏幕,长短视频都能看、什么姿势都可以,不需要伸着脖子看车机屏幕。这样看,车载娱乐对 " 乘员 " 来说就是伪需求。
回归使用场景之后,我对 " 续航焦虑 " 也有了一个更细致的认识。
符合 " 理想 " 条件的电动车,并无焦虑一说,当电动车的运行状况完全在自己的预想范围内,我们是完全不会焦虑的,这就引出了一个点:开电动车之前往往需要较为周密的计划,比如行驶路程、车辆续航、路况、充电地点等。当一切都在用户的掌控之中,新能源车不可能有续航焦虑。
焦虑来自不确定性。一方面,当你临时要出远门,电动车刚好没什么电,续航不太够用时,自然就会有续航焦虑;另一方面,电动车在特定工况下得出的标称续航,与实际工况续航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天气条件也会影响电车的工作状态。里程进一步 " 打折 " 后,换来的则是车主对 " 电量不足 " 的恐惧。
要解决续航焦虑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一方面,更多的充 / 换电站 " 想充就充 ",以及更快的快充技术,可以让充电变得更容易;另一方面,电动车企应该让续航数据更加准确。如果加油站的覆盖回退到现阶段充电站 / 换电站的水平,如果燃油车的油量数据测不准,燃油车主自然也会有焦虑。
去往目的地的高速路上,我们经过的 3 个服务区均提供了汽车充电的区域。问题是,充电依然很费时。将剩下一半电的 Model Y 充满,粗略计算大概在 2 个小时以内。换成燃油车,直接去加油站停下,上个厕所的时间就可以满油上路。
会计划的车主可能不需要在高速路上充电。但不善计划的我,不得不为了省去额外的超时驻留费用,强行待在车上等着充电,看着时间一点点流过。那一刻,我终于站在了老一辈的角度上看到了电动车现存的阵痛,我也明白了买车决策要从自己的使用条件与场景出发去决策,不能被 " 电车更便宜 " 蒙蔽双眼,因为: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平时家里的长辈不会主动体验电动车,但两天旅程下来,Model Y 五天体验卡给我及家人带来了全新的认知。到了目的地,我与家人就特斯拉 Model Y 以及它代表的 " 智能汽车 ",聊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他们年岁已高,虽然他们对电动车抱着不太欢迎的态度,却也没有打心底 " 歧视 "。特斯拉 Model Y 在他们看来,确实是一辆不错的车,造型线条简约优雅,没有像有些车标新立异、外表浮夸;具备乘坐舒适所必须的安静、平顺、稳定等要素。作为年轻司机的我,对 Model Y 的评价会好一些。回想起来,特斯拉 Model Y 给我带来了相当不错的体验,懒人式的智能化体验,让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方向盘、电门与刹车上。双电机 450 马力,一脚电门下去,让我瞬间心跳加速,紧张之中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刺激与快乐。
当然了,快乐的只有司机位,哪怕是舒适模式,这种 " 地板电 " 带来的推背感仍旧惊人。给我的话,我更希望眼前的这台 Model Y 换成单电机,其它配置不要变,因为 99% 的使用场景根本用不上如此澎湃的动力。让我到专业赛道跑上几圈,才叫对得起高配版 Model Y 的动力配置。
习惯了电子设备的我很快适应了特斯拉的车机交互,最难适应的是带有动能回收的电门踏板,踩多了加速太猛,放太多了 " 减速感 " 明显,乘员在车里会感到莫名的晕眩。想要驾驭这台电动猛兽,则需要更多时间来磨合。
" 特斯拉 Model Y 还不错,但我还是建议你买燃油车。"父亲认为,在充电站普及度跟加油站媲美之前,自家有充电桩才是电动车体验称得上好的先决条件。只不过,我家楼下车库上百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电动车,都凑不出一个充电桩。不管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总之就是没有。
坚持买燃油车的背后,一定是基于个人爱好与实际使用条件而定的,这一点,电车通此前在《燃油车,死不了》一文已有详细论述。对充电方便、预算充足、希望降低用车成本、想体验一些新鲜设计的人来说,电动车是合适的。但车主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继续追随燃油车,这绝对不是有些车企老板乱扯的 " 爱闻汽油味 " 能一概而论的——他真应该多跟燃油车主聊聊,虽然电动车很猛,但当前市场存量仍是燃油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