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终相连 山色字有了国标“身份证”
(资料图)
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的“山色”(shuǐ)字被录入国标字库 青岛早报持续8年关注推动“山”“色”相连
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日前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共收录汉字88115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字。包括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典型人名、地名,其中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shuǐ)”峪社区的“山色”字纳入其中。
美丽的山色峪社区。
新录入1.7万余个生僻字
进入数字时代,有的人因为名字中的生僻字无法输入和显示,带来生活的不便,有的历史悠久的地名也因为当中的生僻字不得不找常见字代替。全国有大量人名、地名、古籍、方言中都包含生僻字,其中很多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今年8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共收录汉字88115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字,其中,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申报的“山色”(shuǐ)字收录其中。
山色被录入国标字库。
山色峪命名始自明朝永乐年间
“山色”字,左右结构,左边偏旁为山,右边为色字,读作shuǐ,主要用于地名,例如山色峪。山色一字据传至今已经使用600余年。山色峪社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据地方志记载,山色峪命名始自明朝永乐年间,村民祖先见此地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加之山谷中有名树为山色树,遂命名该村为山色峪,确有“山色山谷”之意。因土壤适宜、水质优良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色峪的樱桃品质极佳,早在明清时代,就由此闻名,素有“齐鲁第一樱桃谷”的美誉。
2003年5月,首届山色峪樱桃山会举办,自此每年5月均举办樱桃山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山色峪樱桃山会已由过去单一的田园采摘活动,逐步发展成为集经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不仅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也给山区带来了影响,山色峪成为青岛市区重要的观光农业品牌,成为城阳区乃至青岛市生态旅游产业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山色峪社区也获评山东省十佳商标促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山色”字将无障碍书写和显示
山色峪这个地名不断见诸报端、电视和网络媒体。随着社区影响力逐渐增强,因山色一字未进入通用汉字规范表及中华字库,社区名称在纸媒印刷、网络传播、旅游宣传、游客辨认、交通指南等各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之前对山色峪的写法是多样的,有用“水”峪的,有用“色”峪的,还有用“山色”峪的,更有甚者直接用作“山色山谷”,其中“山色”峪使用得最多。据当地村民说,“山色”是一个字,正确的读法念作(shuǐ),可遗憾的是,一个字硬是被拆成了两个字。
山色峪社区公交车站。
为此,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山色”字经市、省语委办提报教育部、国家语言委,2022年“山色”被确定收录于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随着今年8月份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标准(GB 18030-2022)正式实施,山色字所带来的不便将逐渐消除,“山色峪”品牌所承载的浓厚文化底蕴将被更多人所了解,也将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汉字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日之生僻字,可能在过去的岁月里就是常用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承载着文明的片段。随着“山色(shuǐ)”被正式纳入中文编码字符集,将实现在电脑、手机等设备及信息系统中无障碍地输入与显示。这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对每一个汉字的尊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早报持续8年关注推动“山”“色”相连
曾推出“山色峪之困”系列报道、记者多方咨询相关部门 助力“山”“色”终成眷属
山色峪?水峪?每年5月份,到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吃樱桃的时候,不少市民和游客总会因为无法在手机上打出“山色”字而苦恼。从2015年开始,青岛早报记者多方调查、走访,推出“山色峪之困”系列报道,并咨询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努力推动“山”“色”相连……而今,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于8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山色(shuǐ)”字纳入其中,“山”“色”终成眷属。
早报8年前关注“山”“色”相连
2015年,记者去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采访时,便开始密切关注这个“生僻字”。山色峪社区素有“齐鲁樱桃第一谷”美誉,每年5月份,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上山采摘。但许多人都遭遇过同样的苦恼,不论使用哪一种输入法,“山色”这个字始终打不出来,只能在地图软件上搜索谐音字。
在采访过程中,当地居民迫切希望这个念“山色(shuǐ)”的字能够正式录入字库,列入国家汉字标准计划,成为一个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输入和显示的字。“在以前手写的年代,山色峪这个地名不会受影响,但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如果这个字无法录入确实不便。”“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地方的发展就会有瓶颈。”“这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字典上没有,也不能改名,我们希望让这个字录入字库。”……在当年的采访过程中,众多居民的诉求,在早报记者心中埋藏下了一颗“种子”。随后,记者曾就此问题咨询过多个部门,当时得到的结论是,它是还没有被国家承认的文字编码。
2015年5月,为了表达广大市民和网友盼望“山色”入字库的渴求,记者经过多方调查、走访,青岛早报推出了“山色峪之困”系列报道,收集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想要推动这个字被国家承认,成为文字编码。当时记者统计发现,众多市民和网友中,近八成赞成“山色”字录入字库。
早报之前报道版面截图。
2015年,记者多方联络,从国家工信部、国家语言委,到市、区民政部门,还有街道、社区,最终从工信部获得消息,工作人员称经过查找,电脑字库中没有这个字,也没有文字编码。令人欣慰的是,记者得到了一个可能——“山色”字日后有望入库,这也成为记者推动“山”“色”相连的动力。
4年前“山色”文字编码有眉目
从2015年至2019年,每到樱桃飘香的季节,别人想着吃樱桃,早报记者却心系“山色”字。每年都会多次联系工信部、语言委等部门,关注这个字是否有了文字编码。记得有一次,电话刚打通,工信部的工作人员就已经抢答了:“你是青岛早报记者吧,我记得你……这个字还得再等等……”
2019年5月,“山色”字文字编码总算有了眉目。当时,记者联系国家工信部时,工作人员有了回音:“修订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有‘山色’字,不出意外的话,新标准将于今年7月份前后发布,最晚年底前发布。”国家工信部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部已组织完成《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当时经查询,在还未发布的新标准中,“山色”字的文字编码是9930C132。
有了编码,是否意味着这个字可以录入到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了呢?对此,早报记者曾多次咨询国家语言委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案是两者没有必然关系,但不排除录入的可能。辞书分大型、小型很多种,虽然也会修订,但新录入的多是一些常用、通用的字,生僻字录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山色”字想录入词典,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遗憾的是,2019年,“山色”字在当时未能收录进入《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但早报记者从来没有停止每年咨询的脚步。
可喜的是,最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山色(shuǐ)”字也被纳入其中……经过早报记者的不懈努力与多方推动,“山”“色”二字终于相连。
未来输入“山色”字更便捷
以往居民使用电脑和手机时,用“山”和“色”拼出这个字,使用和传播都不方便。那输入法会不会收录“山色”字?
对此,早报记者曾与百度公司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百度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最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正式实施,那么百度输入法也会录入“山色”字,时间尽量与新标准实施保持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在百度输入法上打出拼音后,输入法软件会根据汉字使用率、用户习惯等因素,对同音字进行排序。新版本刚刚更新时,“山色”字可能会排在相对靠后位置,但随着使用率增加,它会逐步靠前。对于经常拼写“山色”的用户来说,打完拼音后,“山色”还可能成为第一个推荐的汉字。
历史
“山色”字有着美丽传说
那么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要想知道“山色”字的由来,需要到山色峪社区寻找答案。
记者采访多位居民了解到,传说在很久以前,村中的山谷里长着一种树。这种树的叶子一面是青色的,一面是红色的,村名就源自这种“山色”树。可惜的是,这种树早已绝迹,现在即使村里年纪最长的老人也没亲眼见过。关于山色峪村名的由来,也有另一种说法。有传说,明朝永乐年间,山色峪祖先自云南迁来时,见此地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故名山色峪,确有“山色山谷”之意。而《崂山志》中曾详细描述了山色峪村的风景民俗,其中,专门提到“山色”字的来历。“山色字,秉居民意造而强名之。”……也就是说,“山色”字妥妥是青岛人造出来的。
据山色峪总支村志记载,明清时期,这里隶属即墨县。1951年青岛市崂山办事处成立,分为惜福镇、夏庄、流亭、娄山、乌衣巷5个区,其中乌衣巷区辖山色峪乡。1958年9月,崂山水库工程在月子口开工,搬迁12个自然村。1984年,山色峪划为8个行政村,并设立总支。1994年城阳区建区,山色峪划入城阳区。
延伸
遇到生僻字如何申请
在我国地名出现生僻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以前的手写时代,生僻字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可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些字的使用就给当地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不少地方都有申请入字库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生僻字该怎么申请?记者曾咨询国家语言委。工作人员介绍说,生僻字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众多,管理部门也不一样,如人名属公安管理,地名属民政局管理,涉及元素术语的,通常属科技部门管理。对于不同行业生僻字的申请,建议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具体管理部门将申请材料层层上报。不同情况申请人也不一样,以地名为例,如果是村名,可以由村或社区提出申请,如果是乡镇一级,则由当地乡镇作为申请人。申请材料要尽量详细,如生僻字的历史、渊源等都需要写明白。
对于上报的生僻字,国家语言委都会收集,但要转成国标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僻字都能有国家认可的编码。
城阳还有生僻字地名
早报记者曾报道过,在城阳区流亭街道还有“苇产”这个地方。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始祖舜从云南迁居胶邑(原胶南一带),后百余年其后代移居即墨南乡,也就是现在社区所在的位置。“附近靠近盐滩,周围芦苇丛生,当地人称呼芦苇,一种叫做苇子,一种叫做(山)子,故名苇产。”社区工作人员说,产(原字上边草字头,下边产)字念shan,一声,与“山”同音。为何这么叫?可能与当地方言有关,后来一步步延伸成现在的字。
这个字在当地已经用了500多年,因字库中没有,平时电脑打材料多用“山”字代替,已成为习惯。“可对外交流上,还是有不少麻烦。”工作人员说,因这个字和“芦”字近似,又有类似的意思,村民收快递时,时常被错打成“苇芦”社区,听起来别扭,好在当地派出所户籍录入系统有这个字,办身份证就方便多了。(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杨博文)